庞统献上中下三策取西川 为何刘备只取中策而不取上策呢?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国时期,水镜先生对刘备说过一句话:“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后来刘备也确实得到这两位三国的顶级谋士,此二人对他后来蜀国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作为能与“卧龙”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凤雏”庞统谋略的水平不在诸葛亮之下。刘备攻取西川的时候,庞统就献上了上中下三策,最后刘备选择了中策,果然将整个西川收入囊中。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有些疑问,刘备当时为何只取中策而不取上策呢?
庞统当时献上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立刻挑选精兵强将,星夜奔往成都,奇袭之下,刘璋必没有防备,可以一举攻下成都;中策是假装要回荆州,引出手握精兵的杨怀、高沛来相送,他们送行肯定不会带着所有兵士,只会带着少量轻骑前来,借此机会可以一举将他们拿下,然后便可以进军成都;下策是退回白帝城,以荆州为依托,慢慢图谋益州。
最终刘备选择了中策,一举斩杀了杨怀、高沛,然后拿下了成都。
那么刘备为何不选择上策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和这几个计策的方针。
上策是险策,虽然是三策中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方法,可以最快的夺取成都,但是刘备却是一个谨慎保守的人,白手起家的刘备,深深了解创业的艰难,因此他不得不谨慎小心的走每一步棋。
中策耗时更多,却更为保险。虽然中策夺取西川必然比上策要花费更多时间,但是却更稳妥,对于当时的刘备,明显中策更合他的意。
并且刘备当时初到西川,如果贸然夺取了成都,当地的人会不会心有反感,甚至引起民变?从全局的战略考虑,刘备想要的是一个人心所向的益州,而不是一个貌合神离的益州。
中策相对于上策时间上的劣势这是对刘备来说反而是他需要的,因为刘备最为看重的就是民心。就想刘备攻取西川用了四年,这四年里他可不是只顾着攻城略地,他更注重的是夺下城池之后的安民政策,战后的重建和税赋的调整,使得刘备深受益州百姓的爱戴。在这四年里,刘备的仁德之名为整个西川所熟知,因此不管刘备打倒哪里,都有民众夹道欢迎。
可以看出刘备夺得的是一个人心所向的益州,因此刘备才选择了中策而非上策。
庞统当时献上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立刻挑选精兵强将,星夜奔往成都,奇袭之下,刘璋必没有防备,可以一举攻下成都;中策是假装要回荆州,引出手握精兵的杨怀、高沛来相送,他们送行肯定不会带着所有兵士,只会带着少量轻骑前来,借此机会可以一举将他们拿下,然后便可以进军成都;下策是退回白帝城,以荆州为依托,慢慢图谋益州。
最终刘备选择了中策,一举斩杀了杨怀、高沛,然后拿下了成都。
那么刘备为何不选择上策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和这几个计策的方针。
上策是险策,虽然是三策中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方法,可以最快的夺取成都,但是刘备却是一个谨慎保守的人,白手起家的刘备,深深了解创业的艰难,因此他不得不谨慎小心的走每一步棋。
中策耗时更多,却更为保险。虽然中策夺取西川必然比上策要花费更多时间,但是却更稳妥,对于当时的刘备,明显中策更合他的意。
并且刘备当时初到西川,如果贸然夺取了成都,当地的人会不会心有反感,甚至引起民变?从全局的战略考虑,刘备想要的是一个人心所向的益州,而不是一个貌合神离的益州。
中策相对于上策时间上的劣势这是对刘备来说反而是他需要的,因为刘备最为看重的就是民心。就想刘备攻取西川用了四年,这四年里他可不是只顾着攻城略地,他更注重的是夺下城池之后的安民政策,战后的重建和税赋的调整,使得刘备深受益州百姓的爱戴。在这四年里,刘备的仁德之名为整个西川所熟知,因此不管刘备打倒哪里,都有民众夹道欢迎。
可以看出刘备夺得的是一个人心所向的益州,因此刘备才选择了中策而非上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