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到底为什么会灭亡?和崇祯有多大关系?

大明为何灭亡和崇祯有关系?... 大明为何灭亡和崇祯有关系? 展开
 我来答
方圆视界看历史
2020-03-18 · TA获得超过162个赞
方圆视界看历史
采纳数:23 获赞数:16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大明江山二百多年的基业葬送其手,其本人也自尽于煤山。但是,后世三百多年来,每当人们提到明朝亡国这件事,普遍对崇祯抱有同情心态,追根究底,是因为他在当皇帝时比较勤政,最终以身殉国并留下一封感人遗书所致。但是,当我们揭开历史的迷雾,不难发现,明朝亡国与崇祯脱不开干系。

首先,崇祯从他的父兄手中接管的皇位,实际当时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崇祯当上皇帝之后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宦官专权,当时,魏忠贤的权力已经大到可以决定由谁来当皇帝的地步。崇祯掌权之后,迅速处理了魏忠贤,这件事处理的非常果断。原本,崇祯可以利用魏忠贤这件事顺理成章地笼络人心并进行改革,但是,崇祯却不听辅韩爌的建议,一味地扩大牵连,无限度地清查清算,导致官场恐慌,人人自危,错过了调整政策和改革体制的良机。

其次,崇祯虽然有励精图治之心,怎耐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不懂治国之道。据统计,崇祯为了尽快扭转明朝的危局,他不停地更换首辅,在他当政的17年间,他总共任命了50位内阁大学士,由此可见,他的用人之术有多轻率。这种随心所欲地施政,导致他的内阁根本就没有一个连续的施政方针,整个朝廷内部势力忙于争权夺利,而百姓的生活却每况愈下,百姓没有了活路,崇祯也失去了民心。

最终,丧失军心导致崇祯成为了亡国之君。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崇祯竟然使用了其老祖宗的套路,启用宦官监军。这些宦官不懂带兵打仗,但是却掌管军饷的使用,还直接参与军队的指挥,并暗中监视军队将领的一举一动。如此玩弄军权和皇权,明朝军队将领的领导力和士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因此,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过程中,明朝军队一触即溃,导致李自成长驱直入北京城,而大明江山也就此断送在了崇祯之手。

壮哥平天下
2020-03-19 · 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
壮哥平天下
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
采纳数:813 获赞数:9284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应该说,崇祯皇帝虽说不是一个英明的皇帝,却也不是一个昏君,明朝之所以灭亡,错不在崇祯,而是积弊太深,根本挽救不回来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是因为明朝的党争问题过于严重。从万历皇帝开始,明朝的朝政就非常腐化,尤其是东林党和宦党之间的斗争,严重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崇祯皇帝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是由于这两个集团盘根错节,就算是崇祯皇帝也无力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听之任之,最终使得明朝在内耗之中走向灭亡。

其二是因为厂卫制度的腐败。“厂”即东厂和西厂,“卫”指的是锦衣卫,不管是东厂、西厂还是锦衣卫,由于他们直属于皇帝,相当于是皇帝的鹰犬,负责监视百官,所以权力非常大,也正因为如此,腐败问题也就滋生了。明朝时期,文武百官莫不是人人自危,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的把柄被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抓住。到了崇祯皇帝时期,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其三是因为明朝宦官专政。应该说,明朝时期的宦官是非常忠于皇帝的,所以皇帝对宦官往往非常重视,基本上一点儿也不怀疑,万历时期,魏忠贤就是一个站在顶端的宦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来魏忠贤倒台,朝廷之中的宦官集团仍然存在,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末年。

综上所述,明朝之所以灭亡,并非是崇祯皇帝无能,而是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

当然,虽说崇祯皇帝不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但是他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崇祯皇帝太想力挽狂澜了,以至于刚愎自用,听不见大臣们的劝告,最终朝中无人可用,就连袁崇焕、熊廷弼也得不到重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史说新域
优质答主

2020-03-19 · 解读历史必须有创见,决不能做史料搬运工
史说新域
采纳数:1 获赞数:3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概而言之,大明王朝的灭亡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内忧(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各路义军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打进北京),二是外患(清军入关),但我们并不能把明亡与崇祯皇帝的无能为力划上等号。

众所周知,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明思宗朱由检,因其在位年号是崇祯,因此历来都把他称作崇祯皇帝。耐人寻味的是,考察整个明代历史,明朝的灭亡并不应当由崇祯皇帝背锅,真正的罪魁祸首另有其人。对于崇祯而言,明亡是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清朝编纂《明史》的史官们,对于刚刚消失的明王朝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见证者、评论者,他们在史书就曾发出深深的感叹:“明之亡(并非崇祯之罪),实亡于神宗(即万历皇帝朱翊钧)”。

在史学界,孟森堪称是明清史的一代宗师,他在深入研究明代历史后,明确指出明熹宗朱由校(他在位时年号是天启)才是明朝真正的亡国之君。明王朝没有直接轰然坍塌在朱由校手里,只不过是因为当时时候还不到,所谓“祖泽犹未尽”。

孟森同时认为,崇祯皇帝最不幸的是就在接手了朱由校留下的烂摊子,才眼看着大明社稷在自己手中灰飞烟灭。这实在是精辟之极的见解。

历史让崇祯皇帝演出了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他无疑成了明亡的替罪羊和历史的奴隶。

毋庸置疑的是,当时崇祯正面临着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危机,而无论是内忧与外患的哪一方面,都拥有足够的力量来毁灭这个已历经了200多年历史的衰朽王朝。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崇祯凭借一己之力,在“安内”与“攘外”的两难抉择中不犯错误,从而“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这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崇祯不但不应背上亡国之君的恶名,而且在有明一代算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然而时运实在不济,他从前任皇帝接过来的是一个漏洞百出、内外交困的烂摊子,衰亡的征兆甚至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崇祯穷尽一生的心血,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终于以国灭身死而告终,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然而,明朝灭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可谓错综复杂,不能归结于某个单一的因素。

总的来看,崇祯是一个锋芒毕露、有棱有角的人物,他十七年的政治生涯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复杂多变的形势,层出不穷的棘手难题,需要他去面对,强大的压力使他的品格发生裂变。

崇祯皇帝治世理政,有时表现得非常机智,有时又让人觉得极为愚蠢;有时不能不让人称赞颇有胆略,有时又可见其过于刚愎;他当上皇帝之后就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高招,但还有不少令人扼腕的昏着。

作为一位颇有抱负的皇帝,崇祯的确做到了励精图治,自律甚严,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求治之心太切,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崇祯皇帝决不是糊涂蛋,他深知用人为第一要务,因此在位时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可惜的是他总是用而不专,疑神疑鬼,经常翻脸不认人。

对于官员的任免,从阁部大臣到封疆大吏,崇祯都采取更调颇繁、惩处随意的做法,搞得臣下畏首畏尾、离心离德。

崇祯皇帝勤于理政,事必躬亲,常朝从不停辍,召对时时举行,在位十七年中几乎是未曾有丝毫懈怠,但他在性格上又有致命缺陷,尤其表现有他过于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这样的行事风格,最终使得崇祯皇帝成了真正意义的孤家寡人。及至崇祯魂归煤山,陪他而去的只有贴身太监一人,朝野上下愿意为他的社稷殉葬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当然,消失了的历史,再也不可能重新作一番演绎,使后人对历史发展格局所作的任何假定,变得毫无意义。不过,人们带着这种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十七世纪上半叶这段令人感慨欲戚的历史时,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9ab7da833
2020-04-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大明王朝的灭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原因是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当然这件事情跟崇祯的无能与软弱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0-03-20
展开全部
应该说既有关系也没有关系。因为明朝的灭亡不是崇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明朝末年那几代皇上都不给力导致的。崇祯接手的时候已经是一副烂牌了。朝廷对国家的掌控已经失去了大半。
要说明朝灭亡就不得不提明朝为什么能屹立两百年不倒。就要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治国有两样法宝,一是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朱元璋靠武装建立政权。第二是法制。朱元璋在位期间制订了非常严厉的大明律。并且在交代后事的时候也再三吩咐大明律要根据时代变迁改变,乱世用重刑,盛世可放松。但是一代一代皇帝继位之后逐渐忘记了祖训。总的来说明朝的法制从朱元璋建立之后只维持了几代,就逐渐不再革新了。
明末的几代皇帝更是不理朝政,乃至于朝政被宦官把持。
即便到了明朝被灭,我们发现明朝依然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抗清军。明朝的法律依然很牢固的在执行。虽然最后的军队和法律都成为了谋取利益的手段,但是明朝这两百年不倒靠的就是法律和军队。直到最后军队和法律被架空,失去了其效力。明朝才走向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