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属于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

 我来答
池映波Hw
高粉答主

2023-01-28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8万
展开全部

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包括除上述课程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有三方面的区别:

1、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主要通过隐性课程获得非学术性知识,而学术性知识主要通过显性课程获得;

2、从计划的角度来看,无形课程是计划外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无意接手隐藏的经验,而显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大的意愿参与其中。

3、在学习环境方面,隐性课程主要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显性课程主要通过学科教学进行。

扩展资料:

显性课程: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计划性。可以说,规划是区分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的主要标志。

具体内容:教学计划所包含的主题,即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就是文化传播的主题。学科课程系统地组织不同领域的人类文化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程结构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础。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定义的一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学校学习体验。而不是一个明确的课程。相关的教育实践包括: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与过程、教材隐含内容、学生性别差异、课堂奖励结构等。

作用体现在政治的社会化、价值观和文化道德的获得、权力观念的形成和阶级差异的加深等方面。美国学者高尔顿最早注意到影响教学内容的非正式制度。认为在中学社会制度中,中学生的个体行为与其在学校中的地位和角色有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