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过洋节 5

 我来答
箫洒舞剑
2015-10-01 · 知道合伙人音乐行家
箫洒舞剑
知道合伙人音乐行家
采纳数:10775 获赞数:141644
在大学参加管弦乐团期间,接触多种中西乐器,排练各种合奏曲目,对音乐基础理论和乐器演奏有一定的了解。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洋节日之风盛行,最大的推手恐怕非商家莫属。无论什么节,吸引来消费者就行。商家看中的就是洋节的“吸金力”,促销不仅仅是营利的噱头,更能打动消费者的还是实实在在的让利。据华林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近两年,该公司推出的营销活动,圣诞节是百货类商品唯一做通宵的节日。去年,圣诞节的单日销售额是平日的4~5倍,客流量比平时更是高出8倍。除圣诞节外,论及百货的销售情况,情人节次之,母亲节和父亲节再次之。而超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春节时销售额会大幅增加。
  
  洋节日之于国人,无论是消费娱乐也好,还是追风图乐也罢,许多人担心的不单单是过一个节日,而是在接受一种文化。大同铁一中老师侯彬就不无感叹:一个西方的舶来节日,为何会在历史文化悠久,且不乏本土节日的我国如此受到追捧?洋节日受到追捧,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改革开放以后,外国文化逐渐渗入,其中自然包括“节日文化”;其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外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其三,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变得贫乏、有限,甚至清明、重阳、七夕等那些过去被古人十分重视的节日,也被许多人淡忘了,“洋节”自然“乘虚而入”;其四,许多年轻人追求时尚,喜欢热闹的气氛,西方的节日则属于大社会的东西,比较轻松浪漫,注重情调,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容易受年轻人的喜欢。侯老师认为,外国节日作为对本国传统节日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十分正常的文化交流现象。毕竟让一个人懂得感恩,记得父母的生日,心怀家庭和祖国也是我们中华文化所传播的。我们应该教育年轻人在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髓的同时,不忘传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能一味地摒弃外来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要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应该注入更多先进的精神内涵,让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感受到节日的魅力,而不是肤浅的表象。
名利官0E
2023-04-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44
展开全部
如今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过洋节,同我们近年来对外较为广泛的文化开放与交流及媒体的自由、开放是分不开的。一些西方洋节的“乘虚而入”也是符合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理和思维的,于是“洋节”受宠就在所难免了。过洋节的人是自得其乐,不以为然者则视之为“崇洋”,然而用“崇洋”二字概括未免肤浅简单。年轻人喜过洋节既是时尚,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着中西文化交融下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追求。

  造成西方节日“入侵”的缘故,一方面与西方较强的经济与文化大背景有关,这种甜头在盛唐时代我们中国也尝到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把这些外来的充满新鲜感的节日,当做商机,大力炒作,捧为时尚。另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几十年过分地强调生活的政治内容,而片面地强化政治性节日,淡化了民风民俗的节日。如今社会生活归返正常,人们的口袋和时间都富裕起来了,此时就需要一个个节日带来生活的情趣与高潮,结果发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有限,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空白。

  中国的节日遵循的是自然节气,以家庭为准形成闭合空间;西方节日则属于大社会的东西,超出家庭范围。两种节日相比,前者是家庭团聚所必需的,它适应中国社会。现在所保留的大规模节日都有家庭团聚的浓厚意义,而“二月二龙抬头”等少有团圆气氛的节日则逐渐淡化;后者是人际交流的产物,它更注重与非血缘者的接触,中国人日益喜欢洋节就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然。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这种以“洋节”作为人际聚合方式的交际应越来越流行。

  各国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融合与碰撞是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纳百川之胸怀,中华传统文化中也不乏外来的东西。但是,洋节蜂拥而至,大有越俎代庖之势,经历数千年风雨的传统节日传承至今,为何反而走了下坡路?

  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了中国人许多东西,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俗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明的痕迹与民族的认同。但可惜的是现代中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有人认为这是洋文化入侵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必然,但却少有人想过,我们中国人自己对保护这些传统习俗做出过什么贡献?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在正式制度层面上承认过中秋、端午、重阳是国家法定假日,可以说除了农历春节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整个中国人被来自我们自己政府的强大力量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隔离开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和强有力的挑战,在这场中西方文化的正面交锋和对阵当中,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好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与继承中国特有传统的“度”?在这次碰撞中,我们如何站稳脚跟,坚守住自己的经典,昭显出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

  实际上,中国的文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文化价值更加开放,更易被人接受。我们要考虑的是充分提升这种潜在的文化内驱力。妥善处理传统文化的延伸与丰富,并以此为基点,找到一个新方案打开出路,合理地构建良性的、崭新的民族文化心态与内涵,从而为民族素质的提升提供健康的土壤,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都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节日作为各民族特定文化传统的集中表现,其盛衰总有古今内外多种社会原因。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的节日也必将“在变化中生存”,有的淡化,有的更浓郁,而有的则被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当然,这种变化是老百姓选择的结果,是社会生活一点点继续积累的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小度
2023-05-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过洋节。过洋节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不能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就是好的。

  首先,过洋节并不是一件坏事,学校寝室阿姨感恩节送学生礼物被举报的现象,是出于阿姨自己的善意,并没有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有很多人都过外国的节日,他们是有自己的仪式感。洋节并没有对我们产生一些危害和弊端,而是增强了我们自己的仪式感。但是,我们也不可以崇尚西方,例如:1919年中国被西方列强侵入,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问题,因此主张学习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将中国的封建文化全盘抛弃,开启全盘西化。导致中国极其落后,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其次适当地引进外国的有益的文化 ,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才会国富民强。

    所以,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过洋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由利耶尔
2011-12-11 · TA获得超过4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6万
展开全部
鉴于我回答过类似的相关问题,所以下面就是复制黏贴的,如果您是想要作为作业的话,那么……还是自己做比较靠谱点哟~
洋节在中国的兴起无可厚非,因为现今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中,贯穿中西,融会古今,洋节的热闹和新鲜让很多年轻一代追逐。有一部分节日倒也值得我们借鉴,像:感恩节、父亲节等等,尤其是父亲节,我们平时总是感谢母亲,却忽略了父爱的伟大。但我想,等到一段时间的洋节盛行期过后,中国的传统节日会回归的。因为,5000年的文化底蕴,它的历史魅力和传统庆祝活动,会让我们骄傲于我们是中国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