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盏的历史有多长?为何是在晚唐诞生的呢?原因是什么?
宋代建盏产自建宁府瓯宁县建窑,是宋朝皇室专用的饮茶用具,建盏诞生于晚唐时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唐末饮茶方式的改变。建盏是黑瓷的代表,它在宋朝时期是皇室的御用茶盏,属于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在两宋时期,由于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佛道文化的影响,士大夫阶级崇尚饮茶、斗茶,因而,由今福省南平市建阳区各地所产的建盏开始享誉盛名。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以及饮茶方式的改变,为建盏的兴起提供契机。众所周知,唐代以煎茶法为主,所谓的煎茶,是水煮采集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北宋的苏轼苏辙两兄弟曾论证过煎茶法起源于西蜀,在唐人的著作中也曾经提到,煎茶法是陆羽首创。
但到了宋代之后,煎茶法便逐渐为点茶法取代,所谓点茶法,和煎茶法不同,不再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直接将饼茶碾碎,放于杯盏或茶碗中待用,然后加沸水调糊,在注沸水的同时用茶筅搅动,沉于茶碗底部的茶末将会上浮。
点茶法是斗茶的一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茶的评判主要依据茶色和汤花,通常认为,茶色青白胜于黄白,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则能判定茶的粘度,因而,对沏茶的杯盏要求就十分严格,建盏正是因此而诞生的。建盏的色泽较深,通常为黑色,同时釉质坚硬。在烧制的过程中,又能因为釉土中的金属元素变化而形成花纹,根据这些花纹不同,建盏可以分为兔毫、油滴、曜变,这突破了黑瓷单调死板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审美情绪。
同时,建盏在上方口处还有一道分水线,这正是为了满足斗茶时打散茶末的需求,当时宋代对斗茶技艺的评判,常以汤花是否咬住分水线为标准,由此可见,建盏是为宋代斗茶量身配制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