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差,很容易受打击,怎么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50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20-12-26
展开全部
有许多人问我,心理素质差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它呢?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确实感觉有些犯难,因为心理素质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什么叫心理素质呢?简单的说,心理素质是指人在长时间的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遇到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一贯性的个体素质,它有相对的稳定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心理素质的好坏有何差别呢?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在特定的场景下,由两个不同心理素质的人参加同样一组测试,在不施加其他条件的前提下,可能两人测试的成绩非常相似,在同一等次上。而一旦给予同样干扰的情况下,那么两人的差别马上显现出来,心理素质好的一方会通过自身的调节,保持有一个非常平稳的状态,从而使得自己的发挥很正常。而心理素质不好的另一方,在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下,导致内心情绪的剧烈起伏,从而致使发挥的不稳定和波动性,最终发挥失常。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激烈的竞技性体育比赛中尤为明显。有过教练经验的人其实都很明白这一点,那就是,在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中,尤其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决定胜败的往往就在比赛关键时刻那微小的心理差距。 由此可见,心理素质的好坏不但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胜败。 心理素质既然如此重要,而自己的心理素质又不太好,我们又该如何克服、如何培养和提高它呢? 其实在每次咨询和回答来访者的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同样一个答案,那就是不要指望有什么捷径和灵丹妙药,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唯一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的锻炼自己。我相信心理素质确实存在着先天性的差异,但根本性的问题不完全取决与先天,而是在后天的培养和引导上。在对三岁左右的孩子进行忍耐力的实验中,确实不同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差异,但通过后天的培养,先前忍耐力差的孩子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甚至在后期超过三岁时比自己耐性好的孩子。由此说来,心理素质或者说心理素质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进行提高的。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讲究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同样,锻炼也是需要讲究一个方法的,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一个大的提高?这是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得当的锻炼方法。 一、了解自己的心。自己的心理素质究竟如何?我想这是一个想要提高心理素质的人首先要对自己问的问题。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不一定一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例如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焦虑,看到题目就忘答案,越做越紧张。而可能他在人际交际上却轻松自如,即便遇到十分棘手的人际问题,他也能不急不躁,游刃有余的化解开来。因此,首先要先看清楚,哪些是自己心理把握能力的弱项,哪些是强项。中国有句俗话,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看清自己的弱项和强项是第一步。只有看清楚了缺点才有改正它的目标和动力。 二、把握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直接也是最真实的外在反映,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一个正常的人,在他遭受屈辱,义愤填膺的时候绝对不会开怀大笑,一个正在同自己心爱的伴侣花前月下的时候绝对不会恼羞成怒。那么一个人在面对困境、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会表现出怎么样的情绪来呢?其实通常情况下最常见的无非就是:紧张、焦虑、烦躁、失落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试想在这样的情绪体验下,能做好什么样的事情呢?再有能力的人又能发挥出多高的水平来呢?因此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一个满面春风,遇事沉着,能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高亢情绪的人,无论是参加什么样的比赛和应对什么样的事情,他的心理状态就已经赢得了一半的成功了。 这时会有人发问了,把握情绪说来简单,当你在别人面前大出洋相的时候,你还会有好的情绪吗?我的回答是,我确实当时会很懊恼,但那只是三秒钟内的事情,我不会让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超过一分钟,为什么?因为那样的话我会由于紧张而处理失当,导致出更多的洋相,甚至可能会因为它而影响我一天的心情。那我是如何将那些消极的情绪只控制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的呢? 其实想要拥有良好的情绪非常的简单,但也非常的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情绪不但受生理的控制,更受人观念和认知的控制。拥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拥有什么样的情绪和个性,其实这话一点没错。观念乐观的人,他会无时不刻不在寻求着快乐的情绪,即便遇见不顺的事情他也能用乐天派的思维去让自己感受到快乐。观念悲观的人则总是通过扩大消极面去加深自己的痛苦体验。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念的形成是人在长时间的生活积淀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改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何一种观念都是人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如其说它像垒起来的思维城堡,我认为它更像是一种顽固的习惯。要想打破这种习惯首先你必须有强烈的意愿和决心。只有当你决心改变的时候才是真正走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怎样去改变观念呢?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但只要你能根据它的要求,按照它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效果一定会很显著。 这个方法其实非常的简单,简单到你会发现,原来它其实一直都伴随着你,只是你从来没很好的利用过它成为你健康、成功人生的一部分。 这个方法就是目标渐进法。目标渐进法顾名思义,是通过给自己指定一目标,然后一步一步的进行实现的方法。但在操作它的时候需要一些小的技巧和窍门。在进行目标渐进法之前,首先要给自己定一个宏观性的,总的原则。比方说,我的原则就是快乐和成功,只要是不违背这个总的原则,那么任何方案的制定,任何选择都是可以任意由我来任意主使的。当然了,那些不现实、偏激的目标就不要制定了,那样的话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第二,在遇到消极情绪的时候在心理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给自己制定的这个目标。一旦你的行为或情绪违背了你的这个目标,你要立即提醒自己,并且竭尽全力的纠正过来,让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符合目标的要求。第三,经常调整自己的要求,让它更接近实际。当你发现完全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根据目标的要求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么就适当的把对自己的要求放宽一点。但目标绝对不能变。 长时间的这样做,你会意识到,你的观念在这个目标的作用下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你的目标会被慢慢的内化成你的观念,你的行为到后来会很自然的围绕着你的这个中心行事。观念就是这么被转变过来的。但它的快慢取决与你决定转变的信念有多强,你的自我约束力有多高和你究竟能否在转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而当你有良好的观念的时候,你便能很好的控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了。 三、给自己一个受挫的机会。挫折教育作为现在的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个人认为,适当的挫折不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很好的培养心理素质。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其实是个感知耗损型的动物,人对同一事物的感觉,随着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会由激烈逐渐趋于平缓,感觉敏感度会形成一个下滑的趋势。正是基于这个原理,培养和锻炼心理素质的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与心理治疗中的脱敏疗法。在一次次经受住挫折后,待到下次,遇见类似问题心理的承受和适应能力会比前一次要有所提升。因此我建议如果你认为自己心理素质不是很高,特别是对特定事物产生心理恐慌,可以多进行接触,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如果没有条件再造类似环境和事物的话,可以通过冥想的方式还原现场,感受虚拟的现场氛围。当然,冥想的越真实越好,通过虚拟的挫折和困境感,也可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正如我先前所说,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飞跃性的得到提高,更没有灵丹妙药可以药到病除。只有经过不断的锻炼,采用适当的方法,心理素质才能得到一个显著的提升。你才能嬴在人生和事业的起跑线上。
梧桐灰原
高能答主

2020-12-26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1510万
展开全部
首先要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训练自我认知可以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还要学会定自我,提高心理素质,首先要学会肯定自己,坚信自己。抛掉那些自卑感或负能量,学会将你的命途掌握在自己手上。
学会克制与释放,人难免会有不好的心理与情绪,但你不能让这些不好的东西充斥满你的生活,令你的心理变质,当然,除了要克制自我,还要学会释放自我。一味的克制自我,你容易感到疲累、烦躁不堪,通过适当的方式与适度地发泄情绪,能够平衡与调节你的心理。
挑战并丰富自我,不断接触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在挑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东西,同时丰富自己的内涵,可以多看书、多到外面看看、多结交朋友,这些不失为丰富自我的绝妙方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026山贼
2020-12-26 · TA获得超过3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50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119万
展开全部
这个怎么说呢,不管吵架还是干嘛,不要立即还口。深吸一口气,等十秒钟在去回答,一定要心平气和,平时多喝茶,,评茶论道,修生养性,如此你内心有再大的波动都不要表现出来,,或者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情,想想,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所谓痛定思痛,。要是你你该怎么处理,,这样你才能深思远虑,不至于一些小事而倍受打击,反而会占据有理,练就一个强大的内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响当当噗哈哈
2020-12-26 · TA获得超过8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94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67万
展开全部
换个比较让你舒服的环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py23705337ge
高粉答主

2020-12-27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676万
展开全部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
(1)松弛训练: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可以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松弛紧张状态。如果在工作、学习中遇到难题或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首先应该稳住自己的情绪,不必紧张,也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乱了方寸。进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对困难作冷静的分析,制订出必要的应付方案。此时,还可做些松弛性的自我暗示:“事情再难、再急,也必须一步步去做,焦急紧张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能闯过难关,完成任务!”这样紧张会被驱散;而排解难题或完成任务时,成功又会成为良性刺激,使人的心理得以进一步松弛。
生活中万一遭到不幸或遇有突然的变故,往往会迅速进入强烈的紧张状态。这时松弛的妙方是保持镇静。其实,为了对付紧张情绪,人类也不断创造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松弛技术,如西方的静默祈祷法,东方的印度瑜伽术,日本坐禅术和我国的气功、太极拳,以及现代的生物反馈训练技术等。
(2)适当安排计划:若所拟的工作计划不符合实际,便会受到挫折而引起情绪紧张。有的心理学家建议,在预订工作进度表中,可安排一小段“真空时间”。在这段时间,完全“真空”不预先安排任何事情。每次到这段时间时,可利用它来完成先前未能做完的事情,或是着手下一步工作。这样既有助于完成计划又能感觉到自己能支配自己的工作,内心较为轻松。
(3)真诚相处:在与别人交往中,应真诚坦荡,与人为善。虚伪不仅使人厌倦,而且自己也会因此而有不安全感,如不自觉地猜想别人会不会得知真象,猜想别人是否在背后议论自己,并为此惶惶不安,导致关系紧张。
(4) 升华法:紧张的情绪也可予以升华,转用于学习或工作中。当情绪突然紧张起来时,往往精力特别集中,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随着任务的顺利完成,内在的紧张也得以渐渐消失。

如何有效消除紧张?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葱矶嘟粽藕脱沽Α>窠粽乓话惴治醯摹⑹识鹊暮图忧康娜帧H嗣切枰识鹊木窠粽牛蛭馐侨嗣墙饩鑫侍獾谋匾跫5牵鹊木窠粽牛床焕谖侍獾慕饩觥4由硇睦硌У慕嵌壤纯矗巳舫て凇⒎锤吹卮τ诔砬慷鹊慕粽抛刺校腿菀准痹辍⒓ざ⒛张现卣呋岬贾麓竽陨窬δ芪陕遥兴鹩谏硖褰】怠R虼耍朔粽诺男睦恚璺ò炎约捍咏粽诺那樾髦薪馔殉隼础?
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争先,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时间紧迫,匆匆忙忙(心理学家称之为“A型性格”)。而如果能够认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对于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一些。二是要学会调整节奏,有劳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节奏。工作学习时要思想集中,玩时要痛快。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当一个人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情绪反应时,该怎么调适呢?对于这种情况,人们习惯上常常会劝慰当事人:“别紧张!”“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当事人自己也通常会这栏告诫自己:“别紧张!”“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这种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实际上这会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为这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给你制造更大的紧张。正如有句话所说的“情绪如潮,越堵越高。”
当紧张的情绪反应已经出现时,有效的调适方法应该是:第一,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你应该想到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象局外人一样观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里边去,不要让这种情绪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此刻你甚至可以选择和你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可能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第二,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具体做法是:①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②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③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④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⑤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⑥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
个案分析:
为什么我紧张的时候手会打抖,自己都控制不了`兴奋就不会,就是紧张的时候手打抖.
有好心人可以说给我听听这是为什么吗~?可以做什么来使它不大抖.
谢谢

答:
 手抖,不痛不痒,看起来是小毛病,实际上却容易给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我理解你的烦恼,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你摆脱它。

 我也曾有过手抖的经历,但我没有心理上的困扰,原因是,我深知自己的手抖源于自己的贫血症,在需要过分用脑、激烈运动、应对刺激等时,难免要不由自主地发抖。不但如此,我更是“不要脸皮”的人,“无所谓”的人,既不怕出丑,也不怕被人笑话,所以也就比较镇定。“抖就抖吧”。你们爱怎么想,爱怎么看,由你们去。当然,别人好奇问我,我也不掩饰,坦然相告:我贫血,又有点紧张,所以手会发抖。说着,自己也不觉得什么不妥。别人自然也没啥大不了的反应了。就这样,我在手抖的日子里安然渡过好些年,一直到三年前应用了廉价的国产抗贫血新药,才制止了手抖现象。好象也不是突然不抖的,我也记不清哪一天开始就不抖了。总之手抖也不可怕,也没让我感到巨大的精神负担。

 你的问题显然不同于我的问题,因为你没有贫血,纯粹是心理原因所致。它是社交障碍的一种表现。但是,在心理上,我们对待这种现象的对策应该是一样的。我可以篾视发抖,包容发抖,不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你当然也可以。换言之,就是抖,你也可以象我一样抖得坦然。很有趣的是,一旦你抖得坦然了,这抖也就会不知不觉地趋于缓和甚至消失了。信不信由你。

 怎么才能坦然呢?要回答它,先让我们检查一下发抖的深层心理原因。

 来信谈到了发抖的直接原因,是心理紧张。紧张背后的原因何在?你说,是做事时“有个人在旁边看着我”。再追究,为何有人看着就会紧张呢?那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事情(比如打字)做得不好,被人家发现了以后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看法与评价,影响自己的社会形象。为何社会形象与舆论对你这么重要呢?因为你生活在对别人关注的依赖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他人的关爱、呵护、赞扬、肯定、支持、帮助、包容、理解、信任……你就觉得没法活下去,至少是活得很糟糕。你的生活的意义在于尽力地取得自己周围人的好评,避免他们的非议。——这便是根本性的原因了。

 根本性的原因是那些与症状有关的个性因素。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你的手抖问题,克服自己的社交障碍,一定要从个性缺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才好(你如果愿意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你可以进入我这里开设的“长线咨询”程序,它是专门用来完善你的个性的)。与手抖有关的个性问题简单地可以概括为:对爱的过分渴求;对舆论的过敏与“在乎”;虚荣心过强;自信缺乏。

 现在我们找到了原因,再来分析你手抖现象中的“不由自主”,它实际上就是某种强迫性。

 强迫性意味着你在手抖出现时即对自己的手部运动失去了自主性控制。它是由“精神交互作用”造成的。精神交互作用是一种恶性循环,意思是你越是努力去控制手抖,让它停下来,它就越是抖得厉害,不听使唤,而越是不听使唤,你内心中欲要控制手抖的愿望越强烈,就越抖得厉害。这正是你的“不由自主”的内部精神过程。控制欲越是强大,恶性循环中精神交互作用的速度就越快,形成激烈的震荡,手抖就越是无法控制,强迫性就越是明显。处于强迫性的手抖中,自己的感受变得很害怕,很紧张,是当然的,是条件反射似的。这意味着自己对自己的躯体失去了支配的能力,处于某种潜在的危险中。所以,紧张加倍了,焦虑加倍了,手抖越来越不可控制。

 这种手抖要一直持续到自己采取了一些消积的应对措施时,如离开,才会停下来。落荒而逃,这个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方法是“外求”的。即以逃避的行为来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它的害处在于,自己的行为令自己感到丢脸,影响到了自己对局面进行有效控制的自信心。这样,加剧了自己对下一次相似情境下的反应的担忧,消蚀了自我控制的能力,等于是为下一次的手抖进行了不良的预期。因此,从一直维持手抖这种现象来说,逃避行为正是最有害的。所以说,虽然逃避一时解除了这一次手抖的精神交互作用,但为这一次与下一次之间的手抖现象的恶性循环提供了持续性的动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