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阅读(答案),30分钟内
四、(选自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螳螂捕蝉》。)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上,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
四、(选自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螳螂捕蝉》。)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上,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爪子,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他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1.这段话写了少年向吴王讲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讲述时,少年抓住了 , , 的动作,蝉是
,螳螂是 黄雀是 。少年讲得生动,传神,其实,这是少年借题发挥,以蝉、螳螂、黄雀影射国事。少年想告诉吴王的道理是: 。这段话表现了少年的 。
2.从少年这翻话中我们想到了的成语是: 。
五、阅读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夜晚的实验》第2到6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从短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在下面括号里。
( )-----( ) ( )-----( )
2.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可,都是“瞎子”呀。这句话引号的用法是( )
(1)表示引用的话;(2)表示特殊含义;(3)表示着中论述的对象。
3.“难道它薄漠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这是一个反问句,请你不改变句子原意,换一种方式表达。
4.斯帕拉捷为了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有共做了几次实验?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5、 用上画横线的词语仿写句子。
假如它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安中灵巧地躲过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
六、(选自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片段一: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 滔)汹涌。自从人类社会(诞 延)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 蜜)切。海洋给予人类提供(gōng gong)了航行的便(biàn pīán)利;它慷慨地给(gěi jǐ)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 晴)地掀翻船只,冲(跨 垮)海堤(dī tī),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 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和读音。
2. 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说说这段话围绕中心句是从那几方面来写的?
3. 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
人们畏惧海洋,是因为 展开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上,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爪子,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他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1.这段话写了少年向吴王讲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讲述时,少年抓住了 , , 的动作,蝉是
,螳螂是 黄雀是 。少年讲得生动,传神,其实,这是少年借题发挥,以蝉、螳螂、黄雀影射国事。少年想告诉吴王的道理是: 。这段话表现了少年的 。
2.从少年这翻话中我们想到了的成语是: 。
五、阅读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夜晚的实验》第2到6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从短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在下面括号里。
( )-----( ) ( )-----( )
2.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可,都是“瞎子”呀。这句话引号的用法是( )
(1)表示引用的话;(2)表示特殊含义;(3)表示着中论述的对象。
3.“难道它薄漠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这是一个反问句,请你不改变句子原意,换一种方式表达。
4.斯帕拉捷为了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有共做了几次实验?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5、 用上画横线的词语仿写句子。
假如它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安中灵巧地躲过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
六、(选自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片段一: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 滔)汹涌。自从人类社会(诞 延)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 蜜)切。海洋给予人类提供(gōng gong)了航行的便(biàn pīán)利;它慷慨地给(gěi jǐ)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 晴)地掀翻船只,冲(跨 垮)海堤(dī tī),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 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和读音。
2. 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说说这段话围绕中心句是从那几方面来写的?
3. 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
人们畏惧海洋,是因为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
1、这段话写了少年向吴王讲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述时,少年抓住了(蝉),(螳螂),(黄雀)的动作,蝉是(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是(拱着身子,举起爪子,要去捕捕蝉),黄雀是(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少年讲得生动,传神,其实,这是少年借题发挥,以蝉、螳螂、黄雀影射国事。少年想告诉吴王的道理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段话表现了少年的(聪明机智、勇敢、爱国)。
2、从少年这翻话中我们想到了的成语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二、
1、从短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在下面括号里。
( 敏捷)-----(敏锐) (轻盈)-----(轻巧)
2.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可,都是“瞎子”呀。这句话引号的用法是(3)
(1)表示引用的话;(2)表示特殊含义;(3)表示着中论述的对象。
3.“难道它薄漠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这是一个反问句,请你不改变句子原意,换一种方式表达。(它薄漠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
4.斯帕拉捷为了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有共做了几次实验?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4次,科学需要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三、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予人类提供(gōng )了航行的便(biàn )利;它慷慨地给(jǐ)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 )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dī ),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 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和读音。
2. 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说说这段话围绕中心句是从那几方面来写的?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1、海洋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2、海洋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3. 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 (海洋造福于人类。)
人们畏惧海洋,是因为(海洋喜怒无常,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1、这段话写了少年向吴王讲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述时,少年抓住了(蝉),(螳螂),(黄雀)的动作,蝉是(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是(拱着身子,举起爪子,要去捕捕蝉),黄雀是(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少年讲得生动,传神,其实,这是少年借题发挥,以蝉、螳螂、黄雀影射国事。少年想告诉吴王的道理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段话表现了少年的(聪明机智、勇敢、爱国)。
2、从少年这翻话中我们想到了的成语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二、
1、从短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在下面括号里。
( 敏捷)-----(敏锐) (轻盈)-----(轻巧)
2.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可,都是“瞎子”呀。这句话引号的用法是(3)
(1)表示引用的话;(2)表示特殊含义;(3)表示着中论述的对象。
3.“难道它薄漠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这是一个反问句,请你不改变句子原意,换一种方式表达。(它薄漠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
4.斯帕拉捷为了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有共做了几次实验?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4次,科学需要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三、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予人类提供(gōng )了航行的便(biàn )利;它慷慨地给(jǐ)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 )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dī ),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 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和读音。
2. 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说说这段话围绕中心句是从那几方面来写的?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1、海洋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2、海洋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3. 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 (海洋造福于人类。)
人们畏惧海洋,是因为(海洋喜怒无常,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