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四要素是什么?
2013-06-17
展开全部
摘 要: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本文把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师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保健者”,提倡在“四要素”上狠下功夫。
关键词:教师作用;“保健者”;本体“四要素”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2-0016-0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每位教师只有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完成角色转换,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完成自己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理想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意识的确立为起点,以教师的外因作用与学生内因作用的和谐“共振”为必要条件,以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快速提高为目的。因此,像保健医生负责人们的健康保健那样,遵照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的规律,以学生的疑、思、学为着力点对其进行有效的诱导、辅导和指导,着力做好学生想学、知学、会学和乐学“四要素保健”。
一、学习意识“保健”:搞好学习发动,使学生想学、知学
由于人们对生命珍惜和热爱的态度,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做好保健工作的前提,如果把学习过程视作人的生命轨迹,那么教师作为该人的保健医生的首要环节,应是搞好学习发动,促生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其发挥主体作用、确保其想学、知学奠定良好基础。
1.激发学习动机,唤醒求知欲。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意识的觉醒,只有激发了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进行高效积极的学习。否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能是一句空话。
激发学习动机有多种方法,要相机选择。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时,先让学生随机写出一些数字系数的简易方程,教师逐个快速地写明了根的情况,学生解答对比后惊疑地“发现”:教师的判断真准确!真神速!……进而使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方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以高涨的热情自觉地进入到根的判别和探求的学习过程,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艺术性地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
2.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大多时候对某些事物或问题自己尚不能恰当地确定理解深度和层次,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地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知道哪些只需暂时了解,哪些却要细心领会,哪些务必记牢分清,哪些应该灵活掌握……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对顶角”、“邻补角”、“三线八角”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记忆这些定义,而且还要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定义语言的精确性和形象性,以利于学生形成牢固的清晰的概念。而在“直线公理”、“平行公理”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中,却只需让学生感受到公理陈述的数学事实而坚信不移,理解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即可,应避免学生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到不适合其年龄特点、不符合学段要求的寻觅和探求上。这样既可防止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现象,给学生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统一性留出了一定的时空,又可体现出教学和育人的科学性。
二、学习能力“保健”,当好“导演”,使学生会学
会学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正如会生活是一个人生命健康一样。没有会学就不会有学会,更谈不上学好。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做好学习能力“保健”使学生会学。
1.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学习工具。
如:字典、辞典、几何画板、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电脑的操作使用技能等。
2.组织学生科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教师要像导演组织剧目的演出那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科学的设计和调整,让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把有限的时间适当地分配给学生看、听、想、说、写等各个环节或采取独立探求或合作交流或训练巩固等多种形式。前些天我们观摩一位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这位老师教学时第一步用3分钟让学生做完了6个预备练习题,第二步用10分钟引导学生从这些练习中感悟、总结并表达出等式的性质1,第三步用7分钟引导学生把汉语表达抽象成符号语言,第四步用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使他们准确地掌握了等式的性质2……由于教师恰当地组织了教学,合理地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这节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有条不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诱导学生准确认识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要使学生知道:不仅教师、教材、参考资料是良好的学习资源,同学、网络等也可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要帮助学生认清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同性质和品质,还要注意把教材中的某些纰漏或错误也转化利用为教育教学的资源。例如,原初中《几何》第二册教材(人教版)中关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教学,由于我们的教师没能引导学生对其歧义性的表述进行甄别和修正,致使那一表述中的逻辑错误长期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产生着不良作用,以致形成了一个多年易错的教学难题。如果教师们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那本不难举出反例的表述进行探讨而修正其歧义,学生岂不会从中受到很大鼓舞和鼓励,岂不会增强科学的批判意识和探索欲望,岂不会促进实事求是精神的发扬光大,教材中这一难得的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岂不是也能变成实施科学教育教学的亮点!
4.辅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规律和方法。
保健医生要对被保健人宣传健康生活的规律和规则,教授保健方法。同样,教师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良好的“保健”,也务必向学生介绍一些记忆、遗忘、信息储存等学习及其有关的规律,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或教给学生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便于他们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一位教师就向学生提供了三种学习方法:1.自学演示法:自读教材——按教材提示拼图实验——弄懂弄通;2.实验归纳法:拼图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概括出结论;3.逻辑证明法:运用转化思想分析思考——推断出结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既可获得一定的知识,又能加深对知识捕获方法的认识和掌握,既得了“鱼”,又得了“渔”。
三、学习情志“保健”:搞好“能量”供给,使学生励志、乐学
正如幸福生活是健康生活的升华一样,乐学则是学生会学的升华,是学生发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意志、品质、态度、习惯等)的“催化剂”,只有真正地实现了乐学,才能使教学达到理想境界。而激励对于学生乐学的意义却一点不亚于水分和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成了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善于凭借课堂教学的天然优势(与学生直接接触,多向反馈及时迅速)为学生做好学习情志“保健”,以避免学习动力的匮缺和“失血”。防止这天然优势的白白浪费而留下遗憾,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化和发展,确保学生乐学。
1.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强有力的情感激励。
教师要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要平等地与学生探讨问题,交换意见,使学生对教师谦而不卑,敬而不畏,愿说而不滥说,敢动而不乱动。要设身处地地表现出对学生的挚爱——为其进步表示出欢欣,为其成绩而共同高兴,为其挫折和失败表示婉惜,给以鼓励,为其自傲和浮躁适时鸣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情换情,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地协调自己的行为,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过程。
2.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良好的环境激励。
依据学生好奇、好胜、愿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提高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在积极探索中捕获知识,在辩论竞争中深化理解,在回答交流中提升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优化效果。
3.搭建能力的展示平台,给学生最根本的自尊、自信激励。
教学时教师应避免太多的讲解,一定要给学生的自我训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去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抽象概括,以丰富思想,掌握方法和技巧,从而充分展示自己,争取受赏识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隐身”,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打渔人”,感悟、欣赏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闫秀梅老师在利用新教材(人教版)教学有理数的除法时,一改过去向学生兜售知识——只让学生看、听、记而接受知识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在“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的复习启示下,通过一定的运算和对比,自己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使学生既准确地掌握了除法运算的方法,又体验了除法法则的探求过程,帮学生实现了做“发现者”的夙愿,认识了自己的学习潜能,加大了学好知识的决心,强化了成才的恒心。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当好学生的“保健医生”。要通过对“三点”、“四要素”的良好“保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导创;要以自己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孕育和培植学生搞好学习的信心、决心和恒心;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实现从教学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使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树禹.理解易错源于表述歧义[J].教育艺术,2005,(3):44.
[2]杨程主编.初中数学学习宝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第1版:286.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第1版:98.
【责任编辑:韩立鹏】
关键词:教师作用;“保健者”;本体“四要素”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2-0016-0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每位教师只有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完成角色转换,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完成自己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理想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意识的确立为起点,以教师的外因作用与学生内因作用的和谐“共振”为必要条件,以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快速提高为目的。因此,像保健医生负责人们的健康保健那样,遵照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的规律,以学生的疑、思、学为着力点对其进行有效的诱导、辅导和指导,着力做好学生想学、知学、会学和乐学“四要素保健”。
一、学习意识“保健”:搞好学习发动,使学生想学、知学
由于人们对生命珍惜和热爱的态度,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做好保健工作的前提,如果把学习过程视作人的生命轨迹,那么教师作为该人的保健医生的首要环节,应是搞好学习发动,促生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其发挥主体作用、确保其想学、知学奠定良好基础。
1.激发学习动机,唤醒求知欲。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意识的觉醒,只有激发了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进行高效积极的学习。否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能是一句空话。
激发学习动机有多种方法,要相机选择。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时,先让学生随机写出一些数字系数的简易方程,教师逐个快速地写明了根的情况,学生解答对比后惊疑地“发现”:教师的判断真准确!真神速!……进而使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方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以高涨的热情自觉地进入到根的判别和探求的学习过程,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艺术性地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
2.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大多时候对某些事物或问题自己尚不能恰当地确定理解深度和层次,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地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知道哪些只需暂时了解,哪些却要细心领会,哪些务必记牢分清,哪些应该灵活掌握……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对顶角”、“邻补角”、“三线八角”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记忆这些定义,而且还要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定义语言的精确性和形象性,以利于学生形成牢固的清晰的概念。而在“直线公理”、“平行公理”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中,却只需让学生感受到公理陈述的数学事实而坚信不移,理解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即可,应避免学生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到不适合其年龄特点、不符合学段要求的寻觅和探求上。这样既可防止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现象,给学生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统一性留出了一定的时空,又可体现出教学和育人的科学性。
二、学习能力“保健”,当好“导演”,使学生会学
会学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正如会生活是一个人生命健康一样。没有会学就不会有学会,更谈不上学好。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做好学习能力“保健”使学生会学。
1.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学习工具。
如:字典、辞典、几何画板、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电脑的操作使用技能等。
2.组织学生科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教师要像导演组织剧目的演出那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科学的设计和调整,让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把有限的时间适当地分配给学生看、听、想、说、写等各个环节或采取独立探求或合作交流或训练巩固等多种形式。前些天我们观摩一位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这位老师教学时第一步用3分钟让学生做完了6个预备练习题,第二步用10分钟引导学生从这些练习中感悟、总结并表达出等式的性质1,第三步用7分钟引导学生把汉语表达抽象成符号语言,第四步用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使他们准确地掌握了等式的性质2……由于教师恰当地组织了教学,合理地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这节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有条不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诱导学生准确认识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要使学生知道:不仅教师、教材、参考资料是良好的学习资源,同学、网络等也可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要帮助学生认清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同性质和品质,还要注意把教材中的某些纰漏或错误也转化利用为教育教学的资源。例如,原初中《几何》第二册教材(人教版)中关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教学,由于我们的教师没能引导学生对其歧义性的表述进行甄别和修正,致使那一表述中的逻辑错误长期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产生着不良作用,以致形成了一个多年易错的教学难题。如果教师们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那本不难举出反例的表述进行探讨而修正其歧义,学生岂不会从中受到很大鼓舞和鼓励,岂不会增强科学的批判意识和探索欲望,岂不会促进实事求是精神的发扬光大,教材中这一难得的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岂不是也能变成实施科学教育教学的亮点!
4.辅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规律和方法。
保健医生要对被保健人宣传健康生活的规律和规则,教授保健方法。同样,教师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良好的“保健”,也务必向学生介绍一些记忆、遗忘、信息储存等学习及其有关的规律,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或教给学生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便于他们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一位教师就向学生提供了三种学习方法:1.自学演示法:自读教材——按教材提示拼图实验——弄懂弄通;2.实验归纳法:拼图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概括出结论;3.逻辑证明法:运用转化思想分析思考——推断出结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既可获得一定的知识,又能加深对知识捕获方法的认识和掌握,既得了“鱼”,又得了“渔”。
三、学习情志“保健”:搞好“能量”供给,使学生励志、乐学
正如幸福生活是健康生活的升华一样,乐学则是学生会学的升华,是学生发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意志、品质、态度、习惯等)的“催化剂”,只有真正地实现了乐学,才能使教学达到理想境界。而激励对于学生乐学的意义却一点不亚于水分和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成了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善于凭借课堂教学的天然优势(与学生直接接触,多向反馈及时迅速)为学生做好学习情志“保健”,以避免学习动力的匮缺和“失血”。防止这天然优势的白白浪费而留下遗憾,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化和发展,确保学生乐学。
1.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强有力的情感激励。
教师要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要平等地与学生探讨问题,交换意见,使学生对教师谦而不卑,敬而不畏,愿说而不滥说,敢动而不乱动。要设身处地地表现出对学生的挚爱——为其进步表示出欢欣,为其成绩而共同高兴,为其挫折和失败表示婉惜,给以鼓励,为其自傲和浮躁适时鸣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情换情,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地协调自己的行为,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过程。
2.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良好的环境激励。
依据学生好奇、好胜、愿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提高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在积极探索中捕获知识,在辩论竞争中深化理解,在回答交流中提升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优化效果。
3.搭建能力的展示平台,给学生最根本的自尊、自信激励。
教学时教师应避免太多的讲解,一定要给学生的自我训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去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抽象概括,以丰富思想,掌握方法和技巧,从而充分展示自己,争取受赏识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隐身”,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打渔人”,感悟、欣赏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闫秀梅老师在利用新教材(人教版)教学有理数的除法时,一改过去向学生兜售知识——只让学生看、听、记而接受知识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在“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的复习启示下,通过一定的运算和对比,自己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使学生既准确地掌握了除法运算的方法,又体验了除法法则的探求过程,帮学生实现了做“发现者”的夙愿,认识了自己的学习潜能,加大了学好知识的决心,强化了成才的恒心。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当好学生的“保健医生”。要通过对“三点”、“四要素”的良好“保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导创;要以自己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孕育和培植学生搞好学习的信心、决心和恒心;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实现从教学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使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树禹.理解易错源于表述歧义[J].教育艺术,2005,(3):44.
[2]杨程主编.初中数学学习宝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第1版:286.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第1版:98.
【责任编辑:韩立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