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歌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先作词还是先作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感谢您邀请
创作一首歌的过程还是要看创作者的创做习惯,在一般情况下,是先有骨再有肉,也就是说先谱曲,根据曲的意境再填词。比如周杰伦和方文山的最佳拍档。
但事事并非绝对,很多好歌,多是用多个灵感拼凑润色创作而成。
好的灵感总是来之生活体验,多跑、多看、多学、多悟的音乐人会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和独特的创作灵感。
每个人创作方式应该都不一样,按照我自己的习惯来说,我喜欢先作曲和编曲,然后填词这样的顺序。先作曲和编曲,是为了先把大致的框架搭好,接下来就可以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各项创作,比如去根据现有的旋律去适配合适的歌词,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些其他的调整。
我写歌的习惯呢,是先写旋律,再出歌词。但出旋律的时候,我已经有歌词主题的概念了,知道词的方向。
写歌的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就像你吃一顿饭一样,你不一定知道你是先吃素菜还是先喝汤,先吃大米饭还是先喝饮料,每一次都是根据情绪和真实的生活带给你的,所以我没有办法确定这个过程真正的顺序,但我一定确定的就是,这一定是生活中来的。
谢谢悟空邀请。
先作词再作曲,是谱曲
比如《但愿人长久》 ,邓丽君原唱,王菲唱火的那首: 作词是苏轼 ,谱曲是梁弘志。
这首歌的作词作曲先后顺序,那可是搞不错也不可能错的:词,选取自一千年前、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曲,由梁弘志根据词的整体意境和截取的段落赋予旋律写出简谱的。
意境悠扬的歌声中,原词中带有的几分对世俗的不满被修饰、掩盖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团圆意境、思念之情通过谱曲完美呈现出来: 谱曲,一方面需要对歌词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一方面需要顺应时局加以唯美诠释(比如这首歌,写那么悲干嘛?不符合时局以及邓丽君的气质) 。
宋词本身就是唱出来的,只是曲谱失传而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宋代的“歌曲”,原曲肯定是带有几分凄凉之意的,但是在梁弘志谱曲之后更具诗情画意,和词、曲同样出自梁弘志之手的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以及为邓丽君量身定做的其他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略有那么一丢丢伤感之意,但是,很唯美,很有意境。
除了翻唱日本曲子的那些歌,邓丽君、以及港台当时的一些能够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梁弘志,实在是功不可没。
新一代乐坛里, 方文山 属于典型的作词人,毕竟能有周杰伦这样的谱曲黄金搭档。
周董的MV里,方文山经常是以“作诗”的身份出现的,厉害了,才子。
先作曲再作词,是填词
这个是写歌通常使用的“路数”。一方面因为简单、不需要对歌词理解那么透彻(在能够传唱的要求下),另一方面对于作曲来说没有拘束感、局限性,能够发挥作曲的优势和特长。
比如张亚东就曾表述过对能够融入自己作曲风格的优秀歌词的“渴求”:歌词千千万,真正谈得上优秀、能够表达意境、能够符合潮流、符合作曲者要求的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先曲、后词,也就是填词,代表人物就太多了:最“典型”的就是林夕了。
王菲、陈奕迅、杨千嬅、林忆莲、李克勤、古巨基、张国荣、张惠妹、李宇春等等等很多目前仍然传唱的歌曲都是先有曲,再由林夕填词的。
林夕填词厉害之处是能够根据原曲和演唱者的风格“量身定做”、“遣词造句”。
比如王菲的《只爱陌生人》 ,用的是张亚东的曲子,“我爱上一道疤痕,我爱上一盏灯,我爱倾听转动的秒针,不爱其他传闻...只爱陌生人...”寥寥百余字非常贴合王菲的特色:换成其他歌手,唱不出这种味道。
再比如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 ,“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填?我不觉得和黄耀明有关:掌心里有痣的人多了。但是为什么歌这么好听,歌词还能被歌迷像做高考的语文试卷一样去解析揣摩?还不是因为填词填的太好了?
类似的还有好多,不再举例了。
编曲
编曲和题目无关,但是“擦边”,所以一语带过。
编曲对于歌曲相当重要: 为什么我们在KTV、手机APP里没有原唱的时候,经常会不知“如何开口”、唱不下去?那就是编曲的“魅力”。
正规发行的歌曲,并不是简单地把do re mi fa的简谱旋律作为伴奏放出来就可以、都是经过编曲“加工”过的。
作词、作曲、编曲三位一体,加上合适的歌手演绎,完美[机智]
就酱,谢谢。
先有词,再作曲或先有曲,再作词。这些创作手法对音乐爱好的创作人来说,应该都有可能随时体现,写作手法也好或技巧也罢。这都需要源泉。源泉来自于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有灵性的作品。用心观察,平时的积累,只有用心细细品味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的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创作更需要激情,激情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好的作品也都是有灵性的,有灵性作品也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和细心观察中的灵感和激情再现!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有激情!才有可能写出人们都喜爱的有灵魂性的好作品。
我认为写歌无论先写词还是先作曲都是可以的,按照自己风格来就行!
先作曲的话相当于先把自己的曲风定下来了,唱啥调,快慢,还有流行风格这些都是自己作曲时候定下来的,后面来填词的话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比较规范!
先写词的话自己可以随意发挥,只要保证整首歌叙述的意境前后链接恰当即可,后面来编曲的话相对多元化,可以有很多种编曲方法,比较自由!但无论先做哪一个我觉得都没关系,只要适合自己的风格就行!
作词、作曲的顺序是可以颠倒的,如果是艺术创作性质类的歌曲,先作词或者先作曲都是可以的,没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是定制歌曲,要先写词,主顾通过了词,再谱曲。
词、曲都不太可能一次通过,可能会更改多次,有时候,可能会为了旋律的优美,而去修改已经写好了的歌词,因为汉字有四声和韵脚,有时候词要为了曲而改变一下。
我觉得先做词还是做曲这个应该不是很严格。先作曲后写词的话,词的字数和韵调就会被限制住,当然,说唱的词另说。先作词后作曲的话,旋律的展开就会被限制住。到底哪个先没有严格规定,这主要取决于:你内心中是有音乐想要表达还是有歌词要表达,用哪种方式才能更好地吐露出你想在歌曲中体现来的思想感情,是以歌词为主还是以旋律为主。
先做词再做曲
创作一首歌的过程还是要看创作者的创做习惯,在一般情况下,是先有骨再有肉,也就是说先谱曲,根据曲的意境再填词。比如周杰伦和方文山的最佳拍档。
但事事并非绝对,很多好歌,多是用多个灵感拼凑润色创作而成。
好的灵感总是来之生活体验,多跑、多看、多学、多悟的音乐人会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和独特的创作灵感。
每个人创作方式应该都不一样,按照我自己的习惯来说,我喜欢先作曲和编曲,然后填词这样的顺序。先作曲和编曲,是为了先把大致的框架搭好,接下来就可以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各项创作,比如去根据现有的旋律去适配合适的歌词,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些其他的调整。
我写歌的习惯呢,是先写旋律,再出歌词。但出旋律的时候,我已经有歌词主题的概念了,知道词的方向。
写歌的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就像你吃一顿饭一样,你不一定知道你是先吃素菜还是先喝汤,先吃大米饭还是先喝饮料,每一次都是根据情绪和真实的生活带给你的,所以我没有办法确定这个过程真正的顺序,但我一定确定的就是,这一定是生活中来的。
谢谢悟空邀请。
先作词再作曲,是谱曲
比如《但愿人长久》 ,邓丽君原唱,王菲唱火的那首: 作词是苏轼 ,谱曲是梁弘志。
这首歌的作词作曲先后顺序,那可是搞不错也不可能错的:词,选取自一千年前、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曲,由梁弘志根据词的整体意境和截取的段落赋予旋律写出简谱的。
意境悠扬的歌声中,原词中带有的几分对世俗的不满被修饰、掩盖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团圆意境、思念之情通过谱曲完美呈现出来: 谱曲,一方面需要对歌词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一方面需要顺应时局加以唯美诠释(比如这首歌,写那么悲干嘛?不符合时局以及邓丽君的气质) 。
宋词本身就是唱出来的,只是曲谱失传而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宋代的“歌曲”,原曲肯定是带有几分凄凉之意的,但是在梁弘志谱曲之后更具诗情画意,和词、曲同样出自梁弘志之手的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以及为邓丽君量身定做的其他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略有那么一丢丢伤感之意,但是,很唯美,很有意境。
除了翻唱日本曲子的那些歌,邓丽君、以及港台当时的一些能够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梁弘志,实在是功不可没。
新一代乐坛里, 方文山 属于典型的作词人,毕竟能有周杰伦这样的谱曲黄金搭档。
周董的MV里,方文山经常是以“作诗”的身份出现的,厉害了,才子。
先作曲再作词,是填词
这个是写歌通常使用的“路数”。一方面因为简单、不需要对歌词理解那么透彻(在能够传唱的要求下),另一方面对于作曲来说没有拘束感、局限性,能够发挥作曲的优势和特长。
比如张亚东就曾表述过对能够融入自己作曲风格的优秀歌词的“渴求”:歌词千千万,真正谈得上优秀、能够表达意境、能够符合潮流、符合作曲者要求的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先曲、后词,也就是填词,代表人物就太多了:最“典型”的就是林夕了。
王菲、陈奕迅、杨千嬅、林忆莲、李克勤、古巨基、张国荣、张惠妹、李宇春等等等很多目前仍然传唱的歌曲都是先有曲,再由林夕填词的。
林夕填词厉害之处是能够根据原曲和演唱者的风格“量身定做”、“遣词造句”。
比如王菲的《只爱陌生人》 ,用的是张亚东的曲子,“我爱上一道疤痕,我爱上一盏灯,我爱倾听转动的秒针,不爱其他传闻...只爱陌生人...”寥寥百余字非常贴合王菲的特色:换成其他歌手,唱不出这种味道。
再比如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 ,“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填?我不觉得和黄耀明有关:掌心里有痣的人多了。但是为什么歌这么好听,歌词还能被歌迷像做高考的语文试卷一样去解析揣摩?还不是因为填词填的太好了?
类似的还有好多,不再举例了。
编曲
编曲和题目无关,但是“擦边”,所以一语带过。
编曲对于歌曲相当重要: 为什么我们在KTV、手机APP里没有原唱的时候,经常会不知“如何开口”、唱不下去?那就是编曲的“魅力”。
正规发行的歌曲,并不是简单地把do re mi fa的简谱旋律作为伴奏放出来就可以、都是经过编曲“加工”过的。
作词、作曲、编曲三位一体,加上合适的歌手演绎,完美[机智]
就酱,谢谢。
先有词,再作曲或先有曲,再作词。这些创作手法对音乐爱好的创作人来说,应该都有可能随时体现,写作手法也好或技巧也罢。这都需要源泉。源泉来自于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有灵性的作品。用心观察,平时的积累,只有用心细细品味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的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创作更需要激情,激情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好的作品也都是有灵性的,有灵性作品也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和细心观察中的灵感和激情再现!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有激情!才有可能写出人们都喜爱的有灵魂性的好作品。
我认为写歌无论先写词还是先作曲都是可以的,按照自己风格来就行!
先作曲的话相当于先把自己的曲风定下来了,唱啥调,快慢,还有流行风格这些都是自己作曲时候定下来的,后面来填词的话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比较规范!
先写词的话自己可以随意发挥,只要保证整首歌叙述的意境前后链接恰当即可,后面来编曲的话相对多元化,可以有很多种编曲方法,比较自由!但无论先做哪一个我觉得都没关系,只要适合自己的风格就行!
作词、作曲的顺序是可以颠倒的,如果是艺术创作性质类的歌曲,先作词或者先作曲都是可以的,没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是定制歌曲,要先写词,主顾通过了词,再谱曲。
词、曲都不太可能一次通过,可能会更改多次,有时候,可能会为了旋律的优美,而去修改已经写好了的歌词,因为汉字有四声和韵脚,有时候词要为了曲而改变一下。
我觉得先做词还是做曲这个应该不是很严格。先作曲后写词的话,词的字数和韵调就会被限制住,当然,说唱的词另说。先作词后作曲的话,旋律的展开就会被限制住。到底哪个先没有严格规定,这主要取决于:你内心中是有音乐想要表达还是有歌词要表达,用哪种方式才能更好地吐露出你想在歌曲中体现来的思想感情,是以歌词为主还是以旋律为主。
先做词再做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