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后汉书 蔡邕传的原文和翻译
2个回答
2013-10-13
展开全部
原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如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故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吴人有烧桐以炊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如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邃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琴,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脚。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别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国家政权)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缙绅诸儒莫不流涕。
译文:
蔡邕表字伯喈,是陈留的圉人。蔡邕性情忠实孝顺,母亲曾经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节气变化的时候,不曾解开衣衫,七十天不睡觉(去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盖屋住下,行为举止都依照礼的要求。有温顺的兔子顺从地呆在他的屋子旁边,又有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远近的人都觉得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观看。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乡里的人都敬重他的义节。他年轻时知识渊博,以师礼侍奉太傅胡广。他喜欢文章、数术、天文,善于弹奏音乐。吴地有人燃烧桐木来做饭,蔡邕听见火焰燃烧的声音,清楚那是好的木材,因此请求将它裁制来做琴,(这把琴)果然有美妙的声音,而它的末端犹如烧焦一般,因此当时的人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的时候,他有邻居用酒菜食物邀请蔡邕去,等到蔡邕去时他们已经喝得很畅快。有位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试探地专心听琴声,说:“用享乐邀请我却有杀心,为何呢?”于是就回去了。奉行命令的人告诉主人说:“蔡邕刚才来了,到了门口却又离开了。”蔡邕向来被乡里敬重,主人于是自己追上蔡邕问他离开的原因,蔡邕全部告诉了他,没有人不感到惊讶。弹琴的人说:“我之前弹琴的时候,看见螳螂前面有一只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去而还没有飞起,螳螂为了它一进一退,我心里感到担心,就怕螳螂捉不到它。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蔡邕微笑着说:“这完全能当得上了。”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手下任职,不经意间谈论到董卓时他叹息,脸色有所改变。王允生气地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多少乎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节操!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随之立刻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继续解决汉史。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太尉马日磾纵马前往对王允说:“蔡邕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使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国家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当时蔡邕六十一岁。官员和读书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如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故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吴人有烧桐以炊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如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邃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琴,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脚。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别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国家政权)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缙绅诸儒莫不流涕。
译文:
蔡邕表字伯喈,是陈留的圉人。蔡邕性情忠实孝顺,母亲曾经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节气变化的时候,不曾解开衣衫,七十天不睡觉(去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盖屋住下,行为举止都依照礼的要求。有温顺的兔子顺从地呆在他的屋子旁边,又有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远近的人都觉得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观看。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乡里的人都敬重他的义节。他年轻时知识渊博,以师礼侍奉太傅胡广。他喜欢文章、数术、天文,善于弹奏音乐。吴地有人燃烧桐木来做饭,蔡邕听见火焰燃烧的声音,清楚那是好的木材,因此请求将它裁制来做琴,(这把琴)果然有美妙的声音,而它的末端犹如烧焦一般,因此当时的人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的时候,他有邻居用酒菜食物邀请蔡邕去,等到蔡邕去时他们已经喝得很畅快。有位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试探地专心听琴声,说:“用享乐邀请我却有杀心,为何呢?”于是就回去了。奉行命令的人告诉主人说:“蔡邕刚才来了,到了门口却又离开了。”蔡邕向来被乡里敬重,主人于是自己追上蔡邕问他离开的原因,蔡邕全部告诉了他,没有人不感到惊讶。弹琴的人说:“我之前弹琴的时候,看见螳螂前面有一只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去而还没有飞起,螳螂为了它一进一退,我心里感到担心,就怕螳螂捉不到它。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蔡邕微笑着说:“这完全能当得上了。”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手下任职,不经意间谈论到董卓时他叹息,脸色有所改变。王允生气地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多少乎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节操!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随之立刻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继续解决汉史。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太尉马日磾纵马前往对王允说:“蔡邕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使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国家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当时蔡邕六十一岁。官员和读书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
2013-10-13
展开全部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潜听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