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规定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什么实施分类管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保密法规定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施分类管理。
1、机关单位确定涉密人员应先岗后人、人随岗定,根据国家秘密事项、涉密数量、涉密程度、涉密时限、岗位性质等,逐一确定本机关本单位的涉密岗位,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就是涉密人员。涉密岗位分特定岗位和量化岗位两类。
(1)特定岗位:
制作、复制、收发、传递、保管、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岗位;
涉密信息系统有关建设、管理、运维等岗位;
承担涉密项目研究、建设、管理任务的岗位;
从事国家秘密产品生产的岗位及相关管理岗位;
定密责任人岗位;
其他专门处理国家秘密的岗位;
(2)量化岗位
不属于上述特定岗位,但在工作中产生、处理国家秘密达到一定数量的岗位,应当确定为涉密岗位。“处理”是指工作中办理、使用国家秘密等的情形。这里的国家秘密不仅包括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也包括工作中使用、知悉、下发、上报、交流而来的,其他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行政级别普遍传达至县团级及以下的国家秘密暂不计入其中,且派生的国家秘密不重复计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