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睡觉时一直在想各种各样的事,上课时极力认真听讲但是根本没用。
1个回答
2017-07-15
展开全部
这里只摘了一部分,给你做参考,毕竟是人家的经验教训,我以前就是学习很好,觉得听课是在浪费时间,养成了不听课的习惯,搞的现在很麻烦。现在我一直在总结以前的教训。
你这样的学习观念,虽说其形成有一定的背景,这样下去的话,迟早你会吃亏的,慎重慎重。
二、课堂听课能力
中学时代是人生打基础的时代。九层高台,起于垒土。中学生将来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有所建树,就看中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如何。而这基础,正是从六年共计节课中“垒”起来的。
因此,课堂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最可宝贵的了。有人说:“中学生不把上课作为学习的中心环节来抓,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话可说得太对了。
本章侧重从听课的着力点在哪里,听课的基本要素等方面谈谈听课能力的训练。
听课的方法:专心上课之一
1.听课是不可缺少的课业学习手段
大多数的课都是直接讲解式的。就是说,这些课的目的在于传递知识、题材或方法。按常规来说,讲授者讲课时不能被打断或者向他们提出问题,而是以均匀的速度往下进行,并且不知道学生对自己所讲的是否都理解了。有时候虽然也可能提些问题和进行讨论,但通常这种口头交流都是单方面的。然而,大多数讲课教师——除非他们的社会感觉迟钝——都能觉察到其听众的反应,并能意识到应在什么时候进行重复、说明或采用新的图解或例证。
听课的效果通常比读书的效果更好些,这是因为,在本人亲自参与的情景中,更容易受热情和态度的感染。
对教育方法的研究表明,若以考试结果来衡量,讲授法一点也不比其它教学方法差。并且由于教师教二百个学生与教两个学生在难度上差不多是一样的,因此讲授法很可能还会继续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此外,全班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同样的教学有一个好处:学生们的共同经验为以后的讨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即使你在上课时只听懂了一点点,至少也使你对自己知识中的欠缺有一个认识,意识到了自己对哪些领域是无知的,从而能够记下足够的笔记以帮助自己着手补习这些内容。
对学生来说,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只有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
(1)在教室里渡过“黄金时代”的大部分光阴。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意思是说,它对一个人未来的毕生事业关系重大。在全日制学校里,一周要上32~34节课,每学期约节~节课。同学们获取各门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可见中学时代的大部分光阴是在课内渡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认真上好课,使“黄金时代”光彩夺目。
(2)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主要靠上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同学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准备之后,进行教学,所以,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超过了教材本身。如果上课时能和老师密切配合,一般地说,是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学生时代”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听好老师的每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老师的传授毕竟是头等的知识来源。如果我们不重视听讲,那么我们就是在最严重地浪费时间。
2.保证有效听课的几条措施
第一条: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进行。学生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己地去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这个自学过程叫预习。
(2)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学习用具,一响,大脑就开动起来,这就等于在45 分钟内加了5分钟、10分钟;相反,若响过,才慢腾腾走进教室,有时人进了教室心还在操场,再加上找钢笔,找墨水,找书本,老师讲了半天,还不知道说些什么,这就等于在45分钟里减去了5分钟、10分钟。
(3)做好生理上的准备:即课前要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心之官则思,上课就是要靠大脑来思考问题。因此,大脑的状态就会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
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做法是: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中午和课间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间不睡太长。午睡后留点活动时间,洗洗脸,聊聊天,散散步,到上课就精神了。这是因为从起床到上课之间应当有一个抑制状态到兴奋状态的过渡时间。
有些学生晚睡晚起或午睡时间很长或早晨起得很晚。起床不久就坐在教室里,还没有完全清醒,上课什么也听不进去,从生理角度讲,大脑还处于抑制状态。
也有很刻苦的学生,晚睡早起,但成绩提不高,什么原因呢?晚睡本身就减少了睡眠时间,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第二天上课就发昏,听课效率下降,上课时间白白浪费掉了。为了补上损失,只好又晚睡,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对健康和学习都是不利的。
第二条:排除干扰,全神贯注地听课。
年龄较小或力较差的孩子,上课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分散精力。尤其是性格活泼,脑子聪明的孩子更好动。上课有时做小动作、玩东西、说话、传纸条、和好朋友挤眉弄眼。这样不但干扰了周围同学听课,也影响了自己所课。此外,由于课程多,课时少,老师的讲课方法不大相同,他们讲课速度不同,这样,如果听课时不专心,就会把老师讲的一些知识漏掉,时间长了,前后的知识不连贯、不完整、不系统,考试时必然会漏洞百出。因此,要提高学习质量,就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全神贯注地听讲,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
人集中注意一定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部位产生一个兴奋中心,这时注意对象提供的信息就能传入这个兴奋中心并对它们进行编码贮存,而其它信息只能处于抑制状态的皮层压域。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几个兴奋中心,就会出现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现象,这就是“分心”和“开小差”。
上课开小差的大体原因是:
注意对象太单调;
同时存在另一种新异现象;
失眠、疲劳、饥饿;
杂七杂八的事情牵肠挂肚。
克服方法如下:强化“有意注意”在自己头脑中的地位,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
注视教师。
当你的眼睛瞟向窗外,或者在欣赏自己的涂鸦,或者在观看坐在隔二排的同学时,你就别想能专心听课了。你的心是跟着你的眼睛走的。将眼睛盯住教帅虽并不能保证你的心思也盯住教师所说的内容,但让你的眼睛东张西望绝对表示你的心是在想着某些事情,虽然不知你在想些什么,但你绝对不是在关心讲课(当然,表面上看起来注意听课,至少也是对教师的起码礼貌)。
在注视教师的规则上有一个例外,就是有关记笔记的事。很显然,你得看住用来书写的纸张才能好好地记笔记的。大部分的教师都很高兴看到教室里的成员或者听众忙着将他们的讲词和意见记下来。
第三条:要积极思维,主动地听课。
专心听讲是根本原则,但仅仅做到专心听还不够,还应注意听课的方法,有的学生上课很老实,目视前方,一动不动,老师讲的东西这耳朵进那耳朵冒,没过脑子。一堂课完了,他们脑子里什么都没留下,只是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记下了几条板书。这种被动地听课也是学不好的,必须学会主动地听课。老师在课堂上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启发学生,学生就要开动脑筋思维。老师讲概念、定义等,都要通过许多具体的例子去、讲解。任何结论的提出都有依据,都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记结论,死背板书,首要的是听老师怎样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弄懂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每个例题或具体例子的含义,从这些具体的例子中理解那些难懂的、抽象的概念。
注意去思考概念和含义,不要只听其中的话语和事实。在教师讲课时,你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他所指的是什么?”“’ 这件事的整个意义是什么?”“他所讲的含义是什么?”“这件事与那件事怎样互相配合?”“总结起来,又表示什么?”老师就是这样在反复地把一些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问题、问题、归纳问题,以及描述、表达问题的能力。学生就应该随着老师的引导积极思维,领会知识的内在,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第四条: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
抓住讲课的重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节课开始时,老师总要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将上堂课讲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强调一下。方法比较灵活,有时是教师自述,有时用提问的形式考查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并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就是讲课的重点。这时,学生应该格外注意听,从中找出自己上堂课学习中的漏洞并及时补上。
此外,每节课讲完后的几分钟小结也是讲课的重点,也应该注意听。因为,这时老师要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画龙点睛地小结出来。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虽然仅仅是几分钟,但却非常重要凝聚着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而这些地方往往不被一些学生重视。老师讲开场白时,心还没从操场上收回来,讲结束时,又忙着收拾东西,准备一响,立即冲向操场,占领娱乐领地。这样,两头的精华都没有听见,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讲课中,当教师讲到一些他所认为特别重要的地方,他们会用各种表现出来。有人会提高嗓子或将语调降低;也有人会说:“要记得的一件事就是..”或者用其它的词语来表示他对这点的重视;还有人可能将主要项目和概念用稍微不同的字眼重说一遍;有些人说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会稍停一下,或者讲得比较慢些。只要逢到教师用“一、二、三”的方式列举点数的时候,你就可以相信这就是要点。
因为表达要点的方法繁多,我们无法给你一个恰当的公式来辨识要点。要辨识重点需靠你自己的警觉和悟性,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一般情况下,表示重点的线索总是存在的。不过你得经常注意这些线索就是了。
第五条:认真弄清教师讲课的思路。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具体过程。
把思路理清就是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搞清上课时的思维程序、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其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第六条:认真理解当堂所学的知识。上课时要对当堂所学的知识有初步理解,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负担的好办法。
什么是理解?理解就是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考过程,对概念的理解是上课最基本任务之一。上课时遇到新的概念,首先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它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次,要了解这一概念的表述方法;再次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搞清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
如果把上课积极思考并注意理解的学习类型叫做“理解型”,那么可以说还有相当一批同学的学习是“死记型”,他们的特点是跳过自己认识事物应当经历的艰苦的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人家得出的现成结论。他们满足于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状态。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单纯直接记忆现成结论的听课方法,是无法获得真知的。我们应该努力争取采用“理解型”的学习方法,认真理解课堂所讲的基本知识。
你这样的学习观念,虽说其形成有一定的背景,这样下去的话,迟早你会吃亏的,慎重慎重。
二、课堂听课能力
中学时代是人生打基础的时代。九层高台,起于垒土。中学生将来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有所建树,就看中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如何。而这基础,正是从六年共计节课中“垒”起来的。
因此,课堂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最可宝贵的了。有人说:“中学生不把上课作为学习的中心环节来抓,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话可说得太对了。
本章侧重从听课的着力点在哪里,听课的基本要素等方面谈谈听课能力的训练。
听课的方法:专心上课之一
1.听课是不可缺少的课业学习手段
大多数的课都是直接讲解式的。就是说,这些课的目的在于传递知识、题材或方法。按常规来说,讲授者讲课时不能被打断或者向他们提出问题,而是以均匀的速度往下进行,并且不知道学生对自己所讲的是否都理解了。有时候虽然也可能提些问题和进行讨论,但通常这种口头交流都是单方面的。然而,大多数讲课教师——除非他们的社会感觉迟钝——都能觉察到其听众的反应,并能意识到应在什么时候进行重复、说明或采用新的图解或例证。
听课的效果通常比读书的效果更好些,这是因为,在本人亲自参与的情景中,更容易受热情和态度的感染。
对教育方法的研究表明,若以考试结果来衡量,讲授法一点也不比其它教学方法差。并且由于教师教二百个学生与教两个学生在难度上差不多是一样的,因此讲授法很可能还会继续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此外,全班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同样的教学有一个好处:学生们的共同经验为以后的讨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即使你在上课时只听懂了一点点,至少也使你对自己知识中的欠缺有一个认识,意识到了自己对哪些领域是无知的,从而能够记下足够的笔记以帮助自己着手补习这些内容。
对学生来说,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只有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
(1)在教室里渡过“黄金时代”的大部分光阴。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意思是说,它对一个人未来的毕生事业关系重大。在全日制学校里,一周要上32~34节课,每学期约节~节课。同学们获取各门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可见中学时代的大部分光阴是在课内渡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认真上好课,使“黄金时代”光彩夺目。
(2)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主要靠上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同学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准备之后,进行教学,所以,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超过了教材本身。如果上课时能和老师密切配合,一般地说,是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学生时代”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听好老师的每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老师的传授毕竟是头等的知识来源。如果我们不重视听讲,那么我们就是在最严重地浪费时间。
2.保证有效听课的几条措施
第一条: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进行。学生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己地去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这个自学过程叫预习。
(2)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学习用具,一响,大脑就开动起来,这就等于在45 分钟内加了5分钟、10分钟;相反,若响过,才慢腾腾走进教室,有时人进了教室心还在操场,再加上找钢笔,找墨水,找书本,老师讲了半天,还不知道说些什么,这就等于在45分钟里减去了5分钟、10分钟。
(3)做好生理上的准备:即课前要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心之官则思,上课就是要靠大脑来思考问题。因此,大脑的状态就会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
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做法是: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中午和课间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间不睡太长。午睡后留点活动时间,洗洗脸,聊聊天,散散步,到上课就精神了。这是因为从起床到上课之间应当有一个抑制状态到兴奋状态的过渡时间。
有些学生晚睡晚起或午睡时间很长或早晨起得很晚。起床不久就坐在教室里,还没有完全清醒,上课什么也听不进去,从生理角度讲,大脑还处于抑制状态。
也有很刻苦的学生,晚睡早起,但成绩提不高,什么原因呢?晚睡本身就减少了睡眠时间,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第二天上课就发昏,听课效率下降,上课时间白白浪费掉了。为了补上损失,只好又晚睡,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对健康和学习都是不利的。
第二条:排除干扰,全神贯注地听课。
年龄较小或力较差的孩子,上课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分散精力。尤其是性格活泼,脑子聪明的孩子更好动。上课有时做小动作、玩东西、说话、传纸条、和好朋友挤眉弄眼。这样不但干扰了周围同学听课,也影响了自己所课。此外,由于课程多,课时少,老师的讲课方法不大相同,他们讲课速度不同,这样,如果听课时不专心,就会把老师讲的一些知识漏掉,时间长了,前后的知识不连贯、不完整、不系统,考试时必然会漏洞百出。因此,要提高学习质量,就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全神贯注地听讲,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
人集中注意一定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部位产生一个兴奋中心,这时注意对象提供的信息就能传入这个兴奋中心并对它们进行编码贮存,而其它信息只能处于抑制状态的皮层压域。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几个兴奋中心,就会出现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现象,这就是“分心”和“开小差”。
上课开小差的大体原因是:
注意对象太单调;
同时存在另一种新异现象;
失眠、疲劳、饥饿;
杂七杂八的事情牵肠挂肚。
克服方法如下:强化“有意注意”在自己头脑中的地位,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
注视教师。
当你的眼睛瞟向窗外,或者在欣赏自己的涂鸦,或者在观看坐在隔二排的同学时,你就别想能专心听课了。你的心是跟着你的眼睛走的。将眼睛盯住教帅虽并不能保证你的心思也盯住教师所说的内容,但让你的眼睛东张西望绝对表示你的心是在想着某些事情,虽然不知你在想些什么,但你绝对不是在关心讲课(当然,表面上看起来注意听课,至少也是对教师的起码礼貌)。
在注视教师的规则上有一个例外,就是有关记笔记的事。很显然,你得看住用来书写的纸张才能好好地记笔记的。大部分的教师都很高兴看到教室里的成员或者听众忙着将他们的讲词和意见记下来。
第三条:要积极思维,主动地听课。
专心听讲是根本原则,但仅仅做到专心听还不够,还应注意听课的方法,有的学生上课很老实,目视前方,一动不动,老师讲的东西这耳朵进那耳朵冒,没过脑子。一堂课完了,他们脑子里什么都没留下,只是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记下了几条板书。这种被动地听课也是学不好的,必须学会主动地听课。老师在课堂上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启发学生,学生就要开动脑筋思维。老师讲概念、定义等,都要通过许多具体的例子去、讲解。任何结论的提出都有依据,都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记结论,死背板书,首要的是听老师怎样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弄懂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每个例题或具体例子的含义,从这些具体的例子中理解那些难懂的、抽象的概念。
注意去思考概念和含义,不要只听其中的话语和事实。在教师讲课时,你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他所指的是什么?”“’ 这件事的整个意义是什么?”“他所讲的含义是什么?”“这件事与那件事怎样互相配合?”“总结起来,又表示什么?”老师就是这样在反复地把一些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问题、问题、归纳问题,以及描述、表达问题的能力。学生就应该随着老师的引导积极思维,领会知识的内在,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第四条: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
抓住讲课的重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节课开始时,老师总要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将上堂课讲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强调一下。方法比较灵活,有时是教师自述,有时用提问的形式考查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并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就是讲课的重点。这时,学生应该格外注意听,从中找出自己上堂课学习中的漏洞并及时补上。
此外,每节课讲完后的几分钟小结也是讲课的重点,也应该注意听。因为,这时老师要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画龙点睛地小结出来。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虽然仅仅是几分钟,但却非常重要凝聚着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而这些地方往往不被一些学生重视。老师讲开场白时,心还没从操场上收回来,讲结束时,又忙着收拾东西,准备一响,立即冲向操场,占领娱乐领地。这样,两头的精华都没有听见,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讲课中,当教师讲到一些他所认为特别重要的地方,他们会用各种表现出来。有人会提高嗓子或将语调降低;也有人会说:“要记得的一件事就是..”或者用其它的词语来表示他对这点的重视;还有人可能将主要项目和概念用稍微不同的字眼重说一遍;有些人说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会稍停一下,或者讲得比较慢些。只要逢到教师用“一、二、三”的方式列举点数的时候,你就可以相信这就是要点。
因为表达要点的方法繁多,我们无法给你一个恰当的公式来辨识要点。要辨识重点需靠你自己的警觉和悟性,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一般情况下,表示重点的线索总是存在的。不过你得经常注意这些线索就是了。
第五条:认真弄清教师讲课的思路。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具体过程。
把思路理清就是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搞清上课时的思维程序、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其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第六条:认真理解当堂所学的知识。上课时要对当堂所学的知识有初步理解,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负担的好办法。
什么是理解?理解就是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考过程,对概念的理解是上课最基本任务之一。上课时遇到新的概念,首先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它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次,要了解这一概念的表述方法;再次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搞清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
如果把上课积极思考并注意理解的学习类型叫做“理解型”,那么可以说还有相当一批同学的学习是“死记型”,他们的特点是跳过自己认识事物应当经历的艰苦的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人家得出的现成结论。他们满足于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状态。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单纯直接记忆现成结论的听课方法,是无法获得真知的。我们应该努力争取采用“理解型”的学习方法,认真理解课堂所讲的基本知识。
追问
谢谢!对我帮助很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